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信息 > 信息详情 > 返回
奶业突围需重视利益共享 市场剧烈波动凸显行业脆弱
2014-10-19 09:19:39 美事达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分享到:

      新一波奶业市场波动再次袭来。据了解,自今年2月中旬以来,奶源供需形势骤然变化,奶荒突变为严重过剩。到目前为止,原奶价格已连续8个月持续下跌,下跌幅度高达20%。据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畜产品市场行情分析,今年第39周牛奶价格为3.62/公斤,同比下降4.49%,环比下降0.28%

一些地方的奶价最低已跌到1.5/公斤,价格严重违背价值,奶农转产、卖牛,奶站关闭的现象开始蔓延。导致乳品消费低迷、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喝不起,二是不敢喝。乳品消费已成为制约奶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对此,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刘玉满分析认为,创新奶业发展模式,保护奶农利益,实现利益共享,才是脆弱的奶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发展模式弊端

暂时性的奶源短缺和所谓奶荒,使得国内奶粉进口商和乳品生产企业对今年奶源供需形势作出了错误判断,从而加大了奶粉的进口和囤货。

低迷的奶业形势下,奶农成了最终的埋单者。山东省奶业协会于近期组织了为期15天的奶业形势调研活动,先后在济南、泰安、青岛、东营、潍坊、淄博等12个市的16个县,深入28个奶牛养殖场、奶牛合作社、4个乳品企业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奶价波动下,一些乳企随意拒收、限收、压级、压价,不执行合同的做法,使处于弱势、没有话语权的奶农感到很无奈和无助。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发展模式问题。

在欧美,是产加销合作社模式;在日本,是奶农合作社与乳企合作模式;在新西兰,是奶农股东化模式。产业化经营虽有各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但是目标相同,就是利益共享。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保护好现有奶源,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其他奶源,实行差异化生产。

倒逼奶业转型升级

这轮波动还造成了乳制品加工量的持续下降和库存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14月全国液态奶产量729.17万吨,同比下降2.03%。山东省继2013年乳制品总产量比2012年下降14.34%之后,201416月份乳制品产量再次出现下降,全省累计液态奶产量109.61万吨,同比下降6.7%。仅6月份就下降23.24%,下降幅度高于国内奶业主产省区。干乳品产量5.06万吨,同比下降4.29%

这次奶业生产的巨大波动,一是暴露了奶牛产业的脆弱性,二是暴露了我国民族奶业缺乏独立性,三是暴露了产业利益分配失衡的严重性。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奶业形势仍将不容乐观。

阅读:656
发布于:山东省济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