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信息 > 信息详情 > 返回
2015年国内乳企发展策略3大猜想
2015-04-13 09:48:52 美事达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分享到:

  猜想1
  加大海外投资力度?
  随着中国的奶粉行业竞争日趋激烈,2014年中国乳企纷纷选择海外并购、建厂或设立子公司等来弥补国内市场发展不足。伊利、恒大、光明、蒙牛等多家乳企多有海外扩张动作。一方面说明国内消费者对源自海外的乳品有需求,另一方面国外相对低价的原料奶也是企业成本考量的重要因素。
  国产乳企海外投资建厂让人联想到2015年年初的“奶农倒奶事件”。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完达山乳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景海表示,中国的养殖成本相对过高,致使加工企业收购成本高,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同时,中国加入WTO,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同时,奶源保护措施还未跟进,也使得中国乳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是倒奶杀牛事件的主要原因。
  简言之,企业趋利的本质导致他们更倾向选择性价比更好的国外奶源。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国内上游生产环节供需关系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奶农卖奶难短期内是不会改变的。虽然此次事件在政府的干预下得到缓解,可一旦企业与奶农的合同到期,企业不再续签合同,奶农仍然面临销售难的局面。
  因此,作为国内乳企的老大,伊利选择在海外建厂的说法有一定代表性:
  一是可实现中高端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国外原产地生产及包装,提升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原产地进口比例及市场竞争力;二是利用国外成熟的生牛乳深加工技术,产品将满足消费者更为多样的营养需求;三是利用新西兰的原奶成本优势,增强企业赢利能力;四是满足公司自给率,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全球乳业技术创新,带动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五是有助于拓展海外乳制品加工基地,确保产品满足全球市场需求。
  不过,对于中国乳业品牌来说,乳企能否通过海外建厂来改变消费者对其固有的印象,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猜想2
  跨界营销成为趋势?
  2005年,“超级女声”让蒙牛酸酸乳“一夜成名”,也让快消品与娱乐节目的跨界合作成为各大品牌争相借鉴的方式。
  2014年,蒙牛再一次尝试创新营销方式,与滴滴打车跨界合作。两大巨头的联姻,被业界认为是偶然中的必然。蒙牛由此成为国内第一家与滴滴打车进行跨界合作的快消品企业,尽管当时的合作方式相对单一,但在你争我抢的市场竞争中,积极性和敏锐性至关重要。
  3个月后,另一家乳业巨头——伊利宣布与快的打车合作。更多乳企加入了跨界营销的行列。飞鹤乳业总裁蔡方良表示,未来将尝试更多的营销模式,飞鹤2014年已经通过冠名、合作知名综艺节目,启动娱乐营销新篇章,未来飞鹤将计划有更多类似的跨界营销。
  创新、变革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万科在转型,小米也在转型,恒大跨界进军乳品行业,更让乳企明白“不求变”将被淘汰。
  猜想3
  互联网思维将颠覆乳企?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日前提到,有很多家庭要包养新希望的奶牛,通过摄像头实现24小时监控,并可以将每头牛年产的10吨奶快递给亲友,而这一切在手机微信上就可以解决。
  不过,新希望方面承认“目前还只是一种构想,公司仍在探索规划中”。刘永好的上述构想也是国内乳企在转型创新上的一个缩影。
  其实目前很多知名的乳企还将移动互联停留在概念层面,没有意识到它给传统产业带来的革命。
  蒙牛、伊利、三元和新希望等乳企都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且大多每天都更新,从新产品到新资讯,再到与粉丝互动、抽奖活动等。此外,现代牧业总裁高丽娜、新希望乳业总裁席刚等乳企负责人也经常更新微信朋友圈。
  在如今移动互联浪潮下,渠道和传播都在变化,优秀、个性化的产品也需要创新营销。
  刘永好对此深有体会:互联网是一个新潮、讨年轻人喜欢的好东西,但传统养殖业是很古老的一个行业。“传统产业遇到互联网,在这个格局里谁能迅速走在前面,谁发展,否则就有可能被淘汰。”

阅读:109
发布于:山东省济南市